知識類短視頻素材哪里找 知識類短視頻的發展方向
每個人喜歡的短視頻內容都不一樣?,F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看知識的短視頻講解,這種視頻越來越受歡迎。那么在哪里可以找到知識的短視頻素材呢?知識短視頻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知識類短視頻素材哪里找
林迪安
門戶網站:https://www.2amok.com/? r = 86926
這個網站有大量的科普視頻資料,包括科普、講解、講座、黑板、動畫、課堂、醫學資料等。相信總有你想要的!
萬圖
入口:https://www.wantuju.com/? r = 15078
本網站有大量的科普視頻資料,包括動物科普視頻資料、健康生活科普視頻資料、軍事科普視頻資料、科普冷知識視頻資料、地球科普視頻資料和垃圾分類科普視頻資料等!
知識類短視頻的發展方向
知識共創:公眾參與短視頻創作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無處不在的知識使得其生產和傳播的主體不再局限于專家學者,各行各業專門從事技術的人都參與到知識互聯的建設中來。目前,Tik Tok平臺將知識短視頻按照具體內容分為以下六類:科普、考試、才藝、職場、生活、母嬰育兒。任何在本平臺持續發布相關話題的賬號,都可以被認定為知識型抖音短視頻的傳播者。近年來,Tik Tok平臺上的知識創作者數量從2018年12月8日的18000人,發布知識短視頻超300萬條,增長到2019年12月2日的74000多名創作者,創作短視頻超1985萬條,這是一個量的巨大飛躍。
根據主體形式的不同,知識型Tik Tok賬戶可分為官方賬戶和知識型民眾賬戶。官方賬號作為專業的知識傳播機構,一般具有較高的學術權威,在Tik Tok平臺的知識傳播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中科院物理所”為代表的Tik Tok官方賬號有短視頻,包括精彩的講座片段、街頭采訪、戲劇短片等。視頻短小精悍,幽默風趣,吸引了眾多粉絲的關注。Tik Tok的知識分子也有相對優秀的表現。@項伯老師的化學課累計播放量1.3億。只秀嗓子的@龔和玩骨頭的@樓都有不錯的成績。
內容:生活知識。
從Tik Tok平臺的整體內容調性來看,知識短視頻讓日常生活知識化,讓隱性知識顯性化,拓展了“知識的邊界”。同時,短視頻平臺讓知識再次以“口語”的形式被生產和傳播,讓普通人也能參與其中,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長處,豐富知識傳播的內容。
@玩骨頭的魯老師將扒雞、燉甲魚、北京烤鴨的骨頭重新拼貼還原成完整的骨頭,為大家講解背后的進化知識。這是讓日常生活知識化的典型方式;@柴,自稱知識海洋里的狗,知道用有趣的方式講述熱點事件背后的硬知識,屬于把隱性知識顯性化;還有默默講述中國文化故事的宮主@只秀嗓子,和大家分享一些故宮的趣事,傳播冷知識,等等。豐富的知識內容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知識普及和分布式發展的未來。
根據2019年Tik Tok的數據報告,Tik Tok最受歡迎的知識類別是美食制作、語言教育、學科教育、職業教育和知識普及。也可以看出,與生活場景密切相關的知識內容受到的關注最多。
傳播方式:算法驅動的商業邏輯不利于知識傳播。
完成的短視頻在Tik Tok平臺一鍵發布后,這個短視頻會經過什么算法到達用戶手中?
Tik Tok的平臺會為每一個新上傳的視頻自動分配一個初始流量,算法會根據視頻的點贊數、評論數、轉發數、播放完成率來判斷視頻是否受歡迎。如果結果為“是”,那么平臺會自動分配第二次傳輸,經過算法加權后,視頻會被放入更大的流量池中。當第二次傳輸仍有良好的反饋時,該視頻將被更廣泛地推薦。
知識短視頻在算法推薦上是否得到一些優待?筆者親身測試,自己在Tik Tok上注冊了新用戶,關注了一些熱門的知識賬號和娛樂賬號,在兩個賬號數量基本是一比一的情況下,以一分鐘的速度瀏覽“推薦”頁面約一小時,看到12篇知識內容,33篇娛樂內容,9篇其他內容。知識內容推薦的頻率低于預期。
分析的原因可能如下:
1.相對于娛樂類賬號,知識類賬號的粉絲數量普遍較低,因此在算法加權推薦上不占優勢;
2.知識型的賬號生產周期長,更新頻率低,所以即使你關注了賬號,最近生產的內容的熱度可能也過去了,不再放入流量池。
以上就是《如何找到知識型短視頻素材的發展方向》的全部內容。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
如果您的問題還未解決可以聯系站長付費協助。

有問題可以加入技術QQ群一起交流學習
本站vip會員 請加入無憂模板網 VIP群(50604020) PS:加入時備注用戶名或昵稱
普通注冊會員或訪客 請加入無憂模板網 技術交流群(50604130)
客服微信號:15898888535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