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粉絲數TOP100榜單,投射出哪些運營優劣勢?
今天vv直選的測評員從第三方監測的微信視頻號TOP100看到一個數據(統計到4月11日,可能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僅供參考)。
單看數據可能會有點意外。第一名是李子奇,粉絲不到20萬,第100名粉絲才1萬多。
這個數據顯得很單薄,和很多人喊著要抱上微信大腿,抓住這一波紅利的熱情相比,似乎潑了一盆冷水。
下面,僅基于目前的名單,我想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第一,金子總會發光,成熟的品牌有先天優勢。
在我看來,視頻號是微信官方賬號的一個縮影。微信公眾平臺登錄頁面的廣告語“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應用到視頻號上也沒有矛盾感。
品牌不僅僅是指企業創造的品牌,有影響力的個人也可以成為品牌。
從榜單中可以看出,有企業品牌或權威機構上榜,如微信時刻、樊登閱讀、央視、人民網等,其次是自媒體或者意見領袖,比如李和方琦琦琪琪,然后是流量明星,比如楊冪和等。每個號的主體都是知名的、有影響力的、獨特的,走到哪里都能吸引眼球,這就是他們的資本。
榜單上的這些數字,一方面是他們自身帶來的流量優勢,另一方面是團隊或者個人有能力創作視頻。如果他們有先天優勢,就贏在起跑線上。馬太效應總是讓他們先獲利。
在這個領域,單純靠出眾的顏值和嘩眾取寵幾乎沒有成功的,因為流量和產能缺一不可。
根據最近的經驗,在內容方面,很多媒體或者網絡名人直接從其他平臺復制積累的內容,加入賽道。
但是復制內容容易,復制成功也不是必然,因為微信和其他平臺在產品形態和用戶群體上有差異,在視頻號上也能脫穎而出。目前看來,音樂、技能分享、旅行獵奇等。似乎更受歡迎。
視頻號需要借助私域流量冷啟動,系統不會給也不會直接推薦。所以需要借助社交接受用戶的洗禮,只有具備一定熱度和傳播軌跡,系統才會幫你推薦。
開名人視頻號很難成為新聞。前幾年網絡名人還沒有遍地開花的時候,人們喜歡探究名人八卦。記得韓寒,范冰冰等人在微博開賬號的時候,都是成為熱點新聞,但是現在網絡名人,接地氣的到處都是,分流了很多注意力。名人入駐互聯網產品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對榜單上普通大眾的視頻號運營者的啟發是,最大的挑戰在于內容輸出能力。優質的自媒體將占據第二梯隊的優勢,有價值的個體終將成為閃耀的黃金。
第二,養成微信刷視頻的習慣還是個問號。
雖然關于視頻號的新聞和討論在此起彼伏的發酵,但并沒有形成全國性的話題,討論也只是在互聯網領域的熱議。
這段時間以來,我幾乎沒有在個人朋友圈或者微信消息里看到任何人分享視頻。況且短視頻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所以似乎并沒有在全球用戶中激起多大的水花。
之前看到劉飛的想法啟發了我,說知乎也在嘗試做短視頻,但是為什么做不出來呢?因為知乎的核心定位是問答分享平臺,大部分用戶進入知乎,優先場景是搜題找答案。很少有人會想到開知乎刷視頻。
一個產品的核心基調肯定只有一個。微信最本質的定位是社交工具。雖然它的口號是“微信,一種生活方式”,并且一直在開疆拓土連接一切,但其核心定位仍然是社交。
產品定位影響了用戶的認知。當平臺發展到一定程度,試圖從商業角度轉型,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難度相當大。
當然,微信視頻號與產品轉型無關。是微信改善生態的一個分支。至于微信的具體策略,我們不得而知。
在微信沒有完全開放視頻號資質,也沒有更多運營策略之前,視頻號主要靠用戶自身實力驅動。
如果說抖音、Aauto Quicker等平臺屬于廣場型,任何進來的用戶都會陶醉在視頻海洋中,場景統一,那么視頻號就像微信里的一條街,只有部分用戶會主動走進去,探索里面的風景。用戶有權決定是否進去。因為系統的推薦算法,他們進去才能看到視頻內容。
否則,雖然大家每天都會打開微信,但很多人和視頻號都是互不干擾的狀態,完全不受影響,就像搖一搖、附近的人、甚至微信官方賬號等功能變得低頻一樣。
像微信這樣的城市,隨著系統越來越復雜,除了社交,大家最終都會各取所需。每一天,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城市”里。你習慣走A街,我習慣走b街。
第三,短視頻在社交傳播上有局限性。
最近10多天,我嘗試以公司所在平臺的名義運營一個視頻號。
這段時間我發布了13個視頻,累計粉絲數41。最喜歡的視頻有35個人喜歡(包括邀請同事喜歡),看的最多的視頻有700多人看,甚至不到1000人。
因為我不能創作原始視頻,所以我上傳的視頻是一個來自樊登的講書片段。因為我們公司是它的分支機構之一,所以以品牌聯盟的名義開戶。
在選擇視頻的時候,我盡量選擇最能引起平臺用戶共鳴的內容。除了主動分享給現有的社區和朋友,我也邀請內部同事幫忙轉發。然而,這些數據反映的效果甚微。
從曝光到觀看的轉化并不理想,從觀看到再傳播的轉化更是無人問津。
短視頻因為想靠社交關系傳播,所以看起來衰變的非常快。和短視頻本身的特點有關嗎?
在短短的一分鐘時間內,一個視頻所能承載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需要非常快速、密集地輸出。相對于3到5分鐘的視頻,客觀上它的整體價值是有上限的,不容易把一個主題表達完整并被認可。
從我們平時看到的熱門短視頻來看,短視頻需要激發觀眾的情緒,做到極致,比如足夠有用、有趣、有攻擊性、新穎、驚艷,才能激發觀眾的分享欲望,否則很容易曇花一現,被觀眾一掃而光。
在我的理解中,短視頻通過內容吸粉,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品牌建設,這一點至關重要。
比如同樣是教人做一道菜,有的視頻號平淡無奇,有的視頻號可以做成爆點,觀眾喜歡。當觀眾因為視頻而順便喜歡上這個人,這有助于這個“品牌”的形成。從此受眾有了認知,會因為自己的喜歡和信任而持續關注他的動態,可能會推薦給朋友。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感興趣加以下老師微信:
如果您的問題還未解決可以聯系站長付費協助。

有問題可以加入技術QQ群一起交流學習
本站vip會員 請加入無憂模板網 VIP群(50604020) PS:加入時備注用戶名或昵稱
普通注冊會員或訪客 請加入無憂模板網 技術交流群(50604130)
客服微信號:15898888535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