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深一度丨疫情之下的云招聘
◎搜索招聘信息更方便。
韓笑說,他主要通過學校成立的創新創業就業實習新聞分享群、各大企業招聘微信官方賬號、自媒體軟件、學校組織的網上宣講會、同學內部推送等方式獲取信息。信息針對性強,更有效。
◎供需雙方需要精準對接。
濟南黃河路橋建設集團人力資源部招聘總監李說,“以前學生參加線下招聘會,經常會出現學生‘撒網’投簡歷的情況。我們收到了很多無效簡歷,但現在通過網上介紹,準確率和有效性都有所提高。”
◎信息化巧妙解決“找工作難”
以前,零工的供求都是在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上對接的,求職者都是在路邊、商圈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打零工。,構成交通安全隱患。濟南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農民工服務部主任喬學成說,現在不僅服務中心的大屏幕可以提供信息,還開發了一個小程序。拿起手機就可以瀏覽信息,形成匹配。
◎期待“云招聘”行穩致遠。
未來,“云招聘”會走得更遠,如何更好地搭建“云招聘”平臺、如何更高效地傳輸數據、如何彌補落后地區網絡和技術的不足等問題都要解決。要在通用信息篩選的基礎上,加大新技術的應用,為招聘需求定制更多的信息篩選技術支持渠道。
下午兩點,洗臉化妝,整理發型;2點20分,穿上襯衫和西裝;兩點半,拿起凳子,拿著筆記本電腦走出宿舍,在樓道里尋找“空位置”;2: 40,打開電腦進入騰訊大會,調試耳機、麥克風等設備;2點55分,電腦屏幕亮了,對方上線;3點,面試正式開始。
這是4月2日,山東某大學應屆畢業生韓笑參加視頻面試時的一幕。
身處濟南的學生宿舍,通過視頻與遠在北京的某公司HR“見面”,展現了今春疫情下就業季與眾不同的一面——“云招聘”。
搜索招聘信息更方便。
22歲的韓笑(音譯)就讀于工商管理專業,去年秋天進入大四后,她并沒有充分考慮將來是繼續深造還是就業。“我身邊的同學都在考研。”韓笑說,在同學的帶動下,她也積極準備研究生考試,沒有參加秋季招生。
今年春節后,考研成績公布,韓笑落榜。“我們宿舍有三個同學沒考上。”于是,韓笑和他的室友匆忙加入了求職大軍。
3月初,隨著新一輪疫情的到來,學校加強了疫情防控措施。“剛開始,我還可以向學校請假。3月11日有筆試,我也請假參加了。”韓笑說,幾天后,他不能請假外出了。
于是,所有的活動都開始搬到線上。收集招聘信息,在線發布簡歷,在線面試...在此期間,韓笑向34個家庭單位(企業)投遞簡歷,面試了十余家公司,有的止步于第一輪,有的則有兩三輪。視頻采訪成了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很陌生,沒有方向感,但現在我已經很熟練了,也習慣了。”韓笑說。
在韓笑看來,“云招聘”有很多優勢。"與線下招聘會相比,網上求職信息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韓笑說,他主要通過學校成立的創新創業就業實習新聞分享群、各大企業招聘微信官方賬號、自媒體軟件、學校組織的網上宣講會、同學內部推送等方式獲取信息。信息針對性強,更有效。
另外申請費用也省了不少。“我面試過很多外企,如果是線下,會產生很多交通和住宿費用。”韓笑說。
尋找空房間進行采訪是曉寒在視頻采訪中偶爾遇到的一個小麻煩。基本不可能留在宿舍,因為面試時間不固定,會打擾室友的學習和休息。“而且,在別人面前面試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因此,每次采訪,小韓都會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搬到宿舍樓的走廊里。“我們宿舍17層,每層都有小桌子和沙發,解決了大面試問題。”
“但學生沒課的時候會在走廊休息室學習,座位有時會很搶手。”韓笑說她一次面試從2樓到17樓找不到空的桌子,只好搬了個凳子坐在電梯門口。打開電腦后,面試馬上開始。
濟南某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對視頻面試的特點感觸頗深。“面試的時候,我們看整個應聘者,他的氣質形象,精神狀態,包括一些臨場反應等。”該負責人表示,通過視頻,考生的緊張程度會低于現場,而肢體動作和臨場反應有時無法觀察到。但視頻面試仍然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這是很多企業的共同看法:節約成本,方便直觀。
“云招聘”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某高校就業辦負責人表示,2020年以來,網絡招聘呈上升趨勢。“我們正在不斷改進和完善當前的在線招聘,以使這種新方法更便于使用。”他說,“一旦條件允許,會組織線下招聘會。線上線下配合,更好的服務學生。”
2022年,濟南“彩菊泉城”名校“青島站”云人才對接會。
供需雙方需要精準對接。
最近幾天,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輔導員吳震有了一個新角色——走上“HR”崗位。
這是魯東大學為確保校園疫情防控和畢業生求職工作順利進行而采取的新舉措:企業將PPT、企業發展前景、相關政策等材料發送至相關學院,學院輔導員為畢業生進行現場招聘宣講。
吳震說,有些同學不想去企業工作。分析這一現象,吳震認為,部分原因是學生對進入企業后的工作內容和環境了解不夠,部分學生甚至存在偏見,不利于他們對所面臨的就業形勢做出正確判斷。為此,學院對應屆畢業生提供“一對一”精準指導,幫助他們了解企業和崗位。
學院通過網上班會、座談會等形式,分析研判各專業就業形勢,幫助畢業生合理調整就業方向和預期,鼓勵畢業生抓住機遇,主動就業。
生命科學學院培養的學生,為生物、制藥等企業服務。為了讓學生更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學院選擇一些優質企業,組織學生參觀實習。
802班的沈小英在參觀了煙臺當地的一家制藥公司后,決定去這家企業就業。“我看到的實驗室環境很好,很安靜,和我之前想象的工廠不一樣。而且特別適合我的專業,不枉我學了4年。”沈小英說。目前,沈小英已經在網上嘗試了齊魯制藥和金安天惠飼料,正在等待結果。
利用魯東大學云就業平臺開展網絡招聘活動,邀請用人單位通過網絡招聘、網絡招聘會、空中學宣講會、遠程面試等方式開展校園招聘。,以確保雇主在學校招聘人才的力度不減。
學校依托教育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就業指導網絡資源和青鳥計劃平臺,引導畢業生共享網上就業指導課程,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匯編、就業網站等信息,便于畢業生在線學習和咨詢,提供更好的就業指導服務。
學校還安排畢業生就業意向,建立畢業生就業檔案,引導不同需求的學生,進行考研、“三支一扶”、特崗教師招聘、職場禮儀、面試技巧等專項輔導。
濟南黃河路橋建設集團人力資源部招聘總監李今年已經參加了40多場網絡招聘會。她從事招聘工作多年,認為招聘是一個雙向晉升的過程。對于企業來說,只有宣傳企業的特色和文化,準確的告訴應聘者,才能創造進一步了解的機會。
“我公司以市政建設為主業,參與濟南橋隧過江、機場配套、‘三環十二射’高速綜合路網等項目。”李說,“今年雖然給的待遇已經不錯了,但是和我們商科專業對口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吸引力就不大了。”
近日,濟南黃河路橋建設集團參加了由濟南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承辦的濟南市2022“財聚泉城”名校首場直播宣講會。共有156家企業參加了會議,提供了789個就業機會。兩天時間,680人看了直播。“我們公司這樣打卡是個好辦法。不僅是宣傳濟南,也是宣傳企業,就業意向對城市的感知不可或缺。”李說,“以前參加線下招聘會,經常有同學‘撒網’投簡歷。我們收到了很多無效簡歷,但現在通過網上介紹,準確率和有效性都有所提高。”
李介紹了的帖子直播。
信息化巧妙解決“找工作難”
除了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線求職服務還覆蓋了其他群體。
每天,濟南市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各種招聘信息。很多求職者來到這里,坐在椅子上“看屏幕”。他們看到信息后,可以自己給用人單位打電話,或者在服務窗口留下自己的信息,工作人員會幫他們找到合適的用人單位。
以前,零工的供求都是在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上對接的,求職者都是在路邊、商圈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打零工。,構成交通安全隱患。濟南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農民工服務部主任喬學成說,現在不僅服務中心的大屏幕可以提供信息,還開發了一個小程序。拿起手機就可以瀏覽信息,形成匹配。
今年以來,為解決零工市場分散混亂、服務能力低下等問題,讓求職者不再經歷“打工如路”的風吹日曬雨淋,我省全面加強零工市場建設。今年年底前,各縣(市、區)將規范發展至少1個公益性性質的零工市場,免費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基本公益性服務。
鄒城市提出了靈活就業服務平臺和“零工站”的解決方案。依托線上“零工站”小程序,提供簡單易用、服務精準、對接及時的線上招聘和求職服務。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只需驗證手機號碼和個人承諾信息,就可以完成小程序的注冊,招聘和求職的需求也從復雜的信息描述變成了簡單的選擇題。而且通過定位可以縮小范圍,時效性強,對接成功率高,滿足特定群體的就業求職需求。線下提供零工市場服務,引導求職者在零工市場求職,從無序到有序,從等待工作到登記投遞。
靈活就業正在向市場化、專業化、數字化方向發展。通過實施就業云服務,臨沂市蘭山區人社局就業云平臺今年已引進崗位3670個,為244家企業、4200名求職者提供招聘和求職服務,滿足了部分求職者和企業缺工的服務需求。
蘭山區把“實行面對面服務、全程服務”作為優化就業服務的新舉措。借助大數據,將轄區內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重點就業群體和規模以上企業的就業服務需求納入信息化管理,搭建就業服務云平臺,點對點發送求職信息和企業用工信息,努力解決用工信息和招聘信息難以匹配的問題,實現勞動者求職和企業用工保障的雙贏。
新經濟蓬勃發展,催生了新的就業機會,也在悄然改變著勞動關系。尤其是疫情發生后,中小企業靈活用工需求驟然增加。于是,一些互聯網平臺在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之間架起了一座“供需橋梁”。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Aauto Quicker、抖音等平臺,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的主播“帶帖直播”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在短視頻平臺可以刷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各類招聘網站,讓求職者對就業環境有一個直觀的感受。直播平臺可以快速將豐富的人力資源與用人單位的需求進行匹配,讓求職者“足不出戶”也能找到工作。這種短視頻平臺,如“跟帖直播”等創新的招聘模式,有助于將某些群體的就業與工廠的招聘相匹配。
畢業生韓笑正在進行視頻面試。
期待“云招聘”行穩致遠
無論是“視頻面試”還是“直播面試”,企業的招聘方式都是多元化的,求職者的信息渠道也是多元化的。長期來看,“云招聘”的應用會越來越常態化,越來越廣泛。其中,有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記者發現,不少企業將“視頻面試”作為線下面試的補充,在最后的面試中,要求線下進行。韓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因為疫情,她已經錯過了兩家公司的最后面試。
“對于要引進的高端人才,我們可以等,因為疫情不能去現場,但是對于普通崗位,替代性很大。如果能有別人過來,不能去現場的自然不再考慮。”某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說。
有專家表示,“云招聘”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拓展。未來,“云招聘”會走得更遠,如何更好地搭建“云招聘”平臺、如何更高效地傳輸數據、如何彌補落后地區網絡和技術的不足等問題都要解決。要在通用信息篩選的基礎上,加大新技術的應用,為招聘需求定制更多的信息篩選技術支持渠道。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研究所所長劉德俊認為,今年以來,企業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要從扶持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入手,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穩定發展,為鞏固現有就業、吸納新增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市場主體是創造就業的主體."劉德俊認為,針對目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應確保中小企業成本壓力不增加,提振發展信心,保持市場和就業穩定。近日,山東發布2022年“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第二批),以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為重點,出臺13項政策,為企業發展注入“助推器”。這些政策將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引導企業應對當前復雜形勢,有效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和后勁。
談到“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的就業市場結構性問題,劉德俊認為,“目前大學生更青睞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而傳統制造業企業用工需求較大。”同時,大學生的期望與實際工資收入也存在差距。
對于農民工來說,提高技能培訓的準確性和適應性是更多農民工就業的關鍵。“我們中心開設了‘幫助百萬婦女創造就業、家政服務業產業化’平臺班,舉辦了多期育嬰師、西式面點師等農民工技能培訓班,提高了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喬學成表示,要降低農民工獲取技能的培訓成本,充分發揮企業在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中的關鍵作用。
“鑒于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新一代農民工的需求,應該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喬學成說,比如適應老齡化趨勢,設立更多的養老機構,吸引一些年輕的農民工。
"穩定就業是一個系統性問題,需要多種措施的綜合努力."劉德俊說,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要加強宏觀政策落實,切實提高政策實際效果,不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崗位供給,實現就業目標。
無論是“視頻面試”還是“直播面試”,企業的招聘方式都是多元化的,求職者的信息渠道也是多元化的。這樣的方法不斷創新和完善,對企業和求職者來說是雙贏的。
◎記者手記
穩定就業,夯實民生基礎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當前,各地正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穩定就業,夯實民生基礎。
淄博市人社局創新招聘形式,豐富網絡招聘內容,推出“企業展示+職位介紹+在線答題+簡歷投遞”四位一體直播模式,邀請企業HR在線介紹職位信息、工作環境、福利待遇,并建立求職招聘群,實時精準滿足雙方訴求,打造“不停歇”“持續”服務,實現招聘與就業“觸網”。
淄博摸清需求,特招助力重點行業引才。以全市“四強”工業企業、“百強”企業、智能網聯汽車、數字農業為重點,開展企業用工需求專場招聘,共征集企業814家、崗位2328個,總需求13074人,為專場網絡招聘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
在煙臺市福山區人社局、區就業人才中心舉辦的“你來福山一級”直播招聘會上,福山區人社局工作人員成為“直播崗”主播。福山區共舉辦了9場云上招聘活動,吸引了區內外400余家企業參會,提供崗位2200余個,網上訪客2萬余人次。
曲阜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加強數據匯聚共享,探索“互聯網加就業創業服務”新模式,不斷簡化業務流程,優化就業創業環境,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和水平,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開展人才調研活動,完成“高精尖缺”人才需求數據庫建設。建設曲阜網絡招聘平臺,組織106家企業注冊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智能匹配”平臺,建設企業數據庫、職位數據庫、學生數據庫,實現就業與選聘自動匹配。開展大數據比對,精準對接畢業5年內自主創業的大學生,為其提供創業導師和創業指導。對符合政策匹配條件的,提供代理和網絡服務。
再來看看省外的情況。1月23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江蘇省促進就業條例》,提出根據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群體的不同特點,規定相應的就業援助措施,精準施策,促進多渠道就業。
為保障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用工需求,為企業招人用人、技能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注入動力,江蘇省淮安市近日印發《關于加強企業就業服務保障若干措施的通知(試行)》。其中提到,企業作為用工主體,在市外參加招聘的,不僅可以享受市、縣(區)公共人力資源市場提供的線上線下免費招聘服務,還可以享受省內不超過1000元/場/家、省外不超過3000元/場/家的資金支持。
(大眾日報)
如果您的問題還未解決可以聯系站長付費協助。

有問題可以加入技術QQ群一起交流學習
本站vip會員 請加入無憂模板網 VIP群(50604020) PS:加入時備注用戶名或昵稱
普通注冊會員或訪客 請加入無憂模板網 技術交流群(50604130)
客服微信號:15898888535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