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農鳥哥火了,然后呢?
精致的面孔和視頻升級路徑與時間順序大致吻合,揭示了農村短視頻中觀眾興趣點的變化。現階段以城市青年為主的受眾群體,需求紀錄片,把短視頻當做了解農村生活的窗口,作為“他者”觀看,好奇心大于共情。黎姿等人的出現,打破了以往短視頻內容中,與精神小伙、喊麥平起平坐的農村畫面,改變了農村“臟亂差”的固有認知。青山綠水,農家飯,再加上便衣英雄,正好契合了人們對鄉村振興的想象。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播出了《航拍中國》。雖然第一季只有六集,但航拍中美麗的農村土地吊足了都市人的胃口,農村短視頻的出現正好彌補了意猶未盡的不足。到了2.0階段,觀眾的視覺門檻已經從“他者”切換到了“自我”,不再滿足于觀看,而是要求有參與感。簡單來說,就是從“你有什么”變成了“我要什么”。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城市元素少。農村視頻扮演了烏托邦的角色,成為觀眾寄托理想生活的地方。視頻越“仙”、越輕松,越能激發觀看欲望。在張的出現之后,農村視頻創作的動機不再是記錄生活、推銷農產品,而變成了純粹的自媒體邏輯。以自媒體運營的思路進行創作,使這一階段的作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完成度。吸引人的里子我們可以根據地域因素把農村視頻的受眾分為三類:城市,從村鎮遷移到城市和鄉村。某種程度上,農村題材的作品已經上升為亞文化,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只要提到農村,就能想到親切的鄰里關系,神奇的鬼畜,數不清的梗,進而提供討論和二次創作的空間空;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內容,這種亞文化空也被擴大了,更多的受眾被容納在其中。對于后兩種受眾來說,農村短視頻意味著回歸和選擇。賺了喊了之后,廣告和平臺支持。有博主嘗試過打造個人IP,上線周邊產品,但收效甚微,無法形成穩定的客源。激勵機制的弱化,對農村內容創作者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農村內容團結受眾的最大武器就是簡單和真實,過多商業元素的加入會打破這種真實,會產生欺騙感。這種被觀眾的好感所擊退的例子,在短視頻平臺上并不少見。記錄農村生活的徐大嫂因為收入不透明而被抵制。然而,抖音的賬號“牛愛芳的肖春花”在廚電直播后收到了很多冷嘲熱諷。當視頻博主不再經營內容,成為網店店主,有多少當初看視頻的觀眾愿意留在流量池里就不得而知了。“我們不應該以‘收割’農村或小城鎮的年輕人為終點,實現商業和盈利。我們應該以農村為起點,給予更多的關注。”賺到錢之后,鄉村創作者如何保持新鮮感和關注度,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如果您的問題還未解決可以聯系站長付費協助。

有問題可以加入技術QQ群一起交流學習
本站vip會員 請加入無憂模板網 VIP群(50604020) PS:加入時備注用戶名或昵稱
普通注冊會員或訪客 請加入無憂模板網 技術交流群(50604130)
客服微信號:15898888535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站長刪除。